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部分文章轉載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添加并告知(微信號13691255677)處理。
依據《民法典》合同編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因此,對合同主體的審核過程中,主要就是對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是否具備主體資格及履約能力的審查,而且主體資格的不同,所要審查的內容也不同:
一
對自然人主體的審查:
(一)主體條件:
訂立合同的自然人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法律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二)審查內容:
對自然人主體的審查,要注意保留其身份信息有身份證復印件,戶籍地,經常居住地,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配偶身份信息;財產信息,銀行賬戶,汽車,房產,股權或者其它財產信息。
二
對法人及其他組織主體的審查:
(一)主體條件:
(1)法人是指經工商登記機關核準登記并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組織,主要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伙企業;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
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經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企業、街道企業。
(3)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當事人。有字號的,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號為當事人,但應同時注明該字號經營者的基本信息。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登記的經營者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4)未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合伙的全體合伙人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伙有依法核準登記的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注明登記的字號。全體合伙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伙人出具推選書。
(二)審查內容:
(1)營業執照及工商檔案審查:審查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注冊資本,法定代表人;企業年檢是否通過和經營期限是否過期;股東信息及公司章程等;
(2)資質許可證等證書審查:許可證、資質證書是企業能否從事某種生產經營的通行證,如不具備相應的某些行業的許可、資質,是不得開展特定行業的業務。
比如,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具有建筑方面資質證書,房地產開發企業必須具備房地產開發資格;經營廣告需要具有廣告經營許可證等。
(3)委托授權的審查:是否具有委托書及委托書真實存在;授權范圍是否明確具體及是否在授權范圍內;法定代表人是否超越權限;代理人身份信息是否與合同一致等;
三
主體履約能力審查:
實地走訪企業;工商局調取其工商檔案、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調查其房產或地產擔保情況、到車管所調查其車輛擔保情況;財務報表做財務分析,了解其盈利狀況;
通過行業的出版物及戶外廣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了解其以往合同的履行情況;通過互聯網、媒體雜志了解其擔保、涉訴狀況。
四
合同主體不同導致的法律風險
(一)民事法律風險。如可能導致所簽訂的合同無效或效力待定的情形。
(二)行政法律風險。如不具備特許經營資質的企業銷售特許經營產品可能面臨行政處罰的風險。
(三)刑事法律風險。如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或者保險業務達到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
綜上,企業不應等到打官司了才想到請律師,如果這樣的話,就像發生火災一樣,雖然消防員把火撲滅了,但損失已經產生。所以,企業法律風險防控對于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應當引起每一位企業家的重視。
掃描左邊二維碼手機訪問 分享到微信 1. 打開微信,點擊“發現”,調出“掃一掃”功能 2. 手機攝像頭對準左邊的二維碼,打開文章 3. 點擊右上角分享文章 |
![]() | 京ICP12010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9877號 |